略举有关人物行状的几例:
1. 西门庆「〔骑马,小厮跟随〕往庙上去」(11),阅看时,西门庆上庙何必写他骑马带从人呢?然而,说话人要向听众说清楚,他是怎么去庙上;带从人又为的是显出他的威仪。便是骑马,也强烈地显现出阅不厌简与说不厌细的冲突。
《金瓶梅词话》:「〔搭上替子、兜上嚼环、着马台,望上一骗〕打了一鞭。」(68)
说与看根本不同之处在于,说话人口讲指划、边说边演。上马加鞭定然伴有动作的搬演,产生的当然是动态效果。崇祯本删除之后,动态的动势随之泯没了。
2. 把说话人用乏了的「绣带飘飘」磕头的套语删却尚属情有可原,然而〔李瓶儿亲自洗手剔甲,做了葱花羊肉一寸的扁食儿。〕(16)删省却属不当。
洗手剔甲以示亲自的重视,且角儿的用料及大小被删没了。李铭〔三扒两咽,吞到肚内,舔的盘儿干干净净〕(21),删后不见了贪馋的食相。
第六十八回西门庆挟妓〔用白绫袖子兜着他粉颈,搵着他香腮。他便一手拿着铜丝火笼儿,内烧着沉速香饼儿,将袖口笼着熏爇身上〕,删却这段描述,细节由具象而抽象了。
3. 关于人物的衣着打扮,崇祯本动辄删除;因删而损害了细节。
第一回武松忿离哥嫂家〔脱了丝鞋,依旧穿上油蜡鞋;着了上盖,戴了毡笠儿,一面系了缠带〕,通过穿衣戴帽写出了雪后路滑的自然环境,删后情节便遭受损害。
第七十八回吴月娘〔头戴翡翠白绉纱金梁冠儿,海獭卧兔白绫对衿衫儿,沉香色遍地金比甲,玉色绫宽烂裙。耳边二珠环儿,金凤钗梳。胸前带着金三事领儿。紫遍地金八条穗子的荷包、五色钥匙线带儿。紫遍地金扣花白绫高底鞋儿。打扮的鲜鲜儿的,向前花枝招飐、绣带飘飘,插烛也似磕了四个头。〕
这段描写一进入阅看的视觉,当然拖沓沉闷;然而这种衣着赞,由说话人以贯口特技如连珠般喷吐而出,在书场中产生爆脆的效果则是无疑的。
《金瓶梅词话》本是说话的忠实记录,有些说话人的语病也被述录者直书实录。平时未必引人注意,而一经崇祯本删削,便突显出来。
略举几例:「西门庆忽下席来,外边〔更衣〕解手」(13);「怎么只顾端详我的脚〔怎的〕」(23);「〔常言〕俗语说得好」(31)。
从行文上看确属语病,此等零言乱语只能是说话未能经心、顺口讲出的实录,这是文人拟「话本」不愿这样拟且也是拟不出来的。
中国的看客听书看戏,「移情忘我」是相对的、有限的。听「瞎话」何必认「真」,而以冷静和超然的态度去欣赏。
《金瓶梅词话》所说「打谈的吊眼泪,替古人担忧」,说书人「动情忘我」,也是相对的、短暂的;说话艺术植根于「讲瞎话」,说话人要保持理智与冷静。
说话人与听众共处同一心态:感情化入、理智超出。与作品保持心理距离,然而绝对不是「精神分裂」。由距离而衍生出说话的一些特殊技法,自然地被欣赏者接受和认同。
首先是说话人一人多角,进进出出,忽甲忽乙,忽而人物忽而说话人。欣赏者并不感到支离割裂,这便形成了说话人「自由人」的自由的独特艺术支点。
说话人是自由的,不受时空限制,出入于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人物内心隐秘世界。
说话人的能见度,是无限的,是无屏蔽、无遮拦的,世界对说话人是透明的。比如对潘
金莲从头至脚的「但见」,不仅是人物的肉眼,主要是说话人「内视」的内眼。而且视点不是焦点凝定,而是随心游移。故而能见常人所不见。
说话人不仅目察,尚且手触、口尝、舌味,五官并用,以诱发听众的通感。
这种情形,当然不为文人所理解,直到今时仍然有人持疑:潘金莲的时代并无泳装,何能见到玉腿云云。
如果依着今时的文学观,审视那时的「但见」,确有抵牾,吴月娘〔端的怎生模样〕?〔五短身材、团面皮儿、黄白净儿。模样儿不肥不瘦,身体儿不短不长。两眉春山月钩,一双凤眼纤长;春笋露甄妃之玉,朱唇点汉署之香〕(76)。
崇祯本大概发现了五短身材与不短不长相抵牾而删,恰便是说话人谓其身材虽是五短,但却匀称,故而用了「不短不长」的赞语。听众听来并不挑剔,而予以认可。
其二是,《金瓶梅词话》原是话本,话本是说演唱并举,《金瓶梅词话》为演出本之实录。
崇祯本删除最多的便是唱词,或以为于理不合之唱,如寡妇上新坟的以唱代哭。衡之以生活之情理,妇女哭唱近世仍未绝迹。
再则,唱词读来确实乏味,因为阅读时只见文字,而看不到生动活泼的「搬演」,不要说长篇唱词,便是那片言只句,有伴演与无伴演,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略去长词,只举几个短句之例:
1. 陈经济说「受孤凄、挨冷淡〔就是小生〕」(83)。崇祯本所删「就是小生」,正是说话人「搬演」做科之实证。而且这是上口的韵白。
「妇人听言〔有这等事〕满心欢喜」(12)。「有这等事」与「就是小生」同样都是摹扮人物的声口,然而阅读时便有隔而不畅之感。
说话人于叙述中,摹拟人物口角,便把说话人与人物明显地区分开了。
这是说话的「话本」典型的化入与超出之技法。于阅读时,当然不易分辨。
2. 《金瓶梅词话》每每在人物名字之前冠以「这」字: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1.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