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与《金瓶梅》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全文计3750字)

李时珍怎么与《金瓶梅》拉上了关系呢?有人说是李时珍用了三十年的工夫写成的《本草纲目》十卷,一时无力刊印,就两次去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家里求序,望能“乞一言以托不朽”(王世贞《本草纲目序》)。第一次是在万历八年(1580)九月,李时珍到太仓,王世贞有诗记其事,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蕲州李先生见访之夕,即仙师上升时也。寻出所校定〈本草〉求叙,戏赠之》。或许是王世贞一时热衷于求仙学道、应酬交接,没有马上就写。直到十年之后的万历十八年(1590)正月,李时珍又一次来访,王世贞“留饮数日”后,觉得人情难却,且也确实感到李时珍“真北斗以南一人”,《本草纲目》是部很有价值的书,于是就在正月半写下了一篇序。这时他已六十五岁,不久就去世了。这样看来,王世贞将李时珍的书放在家里有十年,当然有可能熟读《本草纲目》了。现在,太仓的学人就提出,《本草纲目》写到了一种药,名“三七”,这是由李时珍第一次写进书中的新药,所以当时一般人是不知道的。而这种药,就被《金瓶梅词话》写进书中,由此想来,《金瓶梅》的作者非熟读《本草纲目》的王世贞莫属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2.html

说起“三七”这种药,产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一带,现在当然早为大家熟知,被广泛使用,但在明代确实还是刚刚对它有所认识。虽然早于《本草纲目》近一个半世纪前,云南名医兰茂的《滇南本草》就载有“土三七”,但它流传的广度还是有限,且还带着个“土”字,所以即使不能断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第一次记载了“三七”,也应当承认在《本草纲目》之前,“三七”的流传度是有限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卷12“三七纲目”下“集解”这“三七”时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2.html

〔时珍曰〕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或云:试法,以末糁猪血中,血化为水者乃真。/近传一种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厚,有歧尖。茎有赤棱。夏秋开黄花,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花干则吐絮如苦荬絮。根叶味甘,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与南中来者不类,恐是刘寄奴之属,甚易繁衍。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2.html

我将这段“集解”全文引录,但有意分了三段,让人看出这里有李时珍的断语,但也明显留下了从不同地方抄来的“集解”的痕迹。换言之,在李时珍之前,当已有“三七”的不同记载或说法;但是,“三七”毕竟还是“近传”的新药。另外,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为《本草纲目》上书皇帝时,也特别提到了“三七”: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2.html

臣不揣猥愚,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如磨刀水、潦水、桑柴火、艾火、锁阳、山柰、土茯苓、番木鳖、金柑、樟脑、蝎虎、狗蝇、白蜡、水蛇、狗宝、秋虫之类,并今方所用,而古本则无;三七、地罗、九仙子、蜘蛛香、猪腰子、勾金皮之类,皆方物土苴,而稗官不载。今增新药,凡三百七十四种。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2.html

很清楚,他也是特别指出,“三七”原只是作为“方物土苴”(意即微贱的土产)而被列为“今增新药”的一种,且在这类药中排名第一。李时珍父子所说,都强调了“三七”是当时新近发现的一种药。这种药,当然不为一般时人所知;而这种药恰恰也写进了《金瓶梅词话》。《金瓶梅词话》第62回写到李瓶儿得了“血崩”之症,“下边月水淋漓不止”,前夫的哥哥花子由来探望她时劝用“三七”: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2.html

花子由坐了一回,起身到前边,西门庆说道:“俺过世公公老爹,在广南镇守,带的那三七药,曾吃来不曾?不拘妇女甚崩漏之疾,用酒调五分末儿,吃下去即止。大姐他手里有收下此药,何不服之?西门庆:“这药也吃过了。昨日本府胡大尹来拜,我因说起此疾,他也得了个方儿,棕灰与白鸡冠花,煎酒服之,只止了一日。”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2.html

从这段小说的描写来看,也是将“三七”视作比较罕见、珍贵的药来看待的。这种笔墨,既符合小说有意突出李瓶儿曾留有许多花太监的贵重之物,也与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说“三七”开始流传的情况相合。这样看来,很像熟悉《本草纲目》的王世贞有可能将“三七”写进《金瓶梅词话》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2.html

但是,仔细一想,这种似乎合乎逻辑的推理却问题多多。首先,对照王世贞在这个时期的体力、时间、心态等具体情况来看,是根本不可能写《金瓶梅》的。我们且看万历八年(庚辰, 1580),即李时珍初次拜访王世贞的这一年,王世贞说自己:“庚辰岁首,仆以倦一切,称病弇园。”(《吴汝震》)“庚辰岁首,藉灵真警诱,少知创悟,决策屏家累,绝世情,束身入观”。这就是说,他此时决心离绝世情,束身学道。不久,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臣自壬午(1582)之岁,构恙膏肓,几与鬼伍。虽赖医药,勉强支持,然而发白殆尽,齿落无馀,脾胃削弱,饮食减省。元气耗于少年之曲蘖,心血枯于中岁之笔研。即虽年未笃老,而厌厌无复生气。”(《衰病不能赴任恳乞天恩赐保田里疏》)在他求仙学道之时,还有人要弹劾他(见徐学谟《归有园稿》卷15《与王凤洲中丞五首》)。到写好《本草纲目序》不久,就在这一年去世了。以这样一个老衰病弱之身体、只求出世学道之心境,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9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