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是个天,俺每是地,娘容了俺每,骨秃扠着心里。
夫妻之间,夫是天,妻是地;妻妾之间,妻是天,妾是地。“夫为妻纲”后,还应加一个“妻为妾纲”(无怪乎竹坡云“然则月娘则以大纲故写之” 12 )。月娘不仅尝到自觉当奴隶的甜头,更尝到主动当头领的甜头——这便是“有德”的好处。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5.html
3、“毕竟德不胜色,可叹可叹”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5.html
二十回写西门庆上妓院,发现老相好李桂姐有了新交,他醋意大作,争锋毁花院。垂头丧气回到家中,却见茫茫大中,吴月娘正拜斗焚香:“祈佑夫早早回心,不拘妾等六人之中早见嗣息。”此情此景,使西门庆惭愧万分,心想“到底还是正经夫妻”.激动之中,跑过去“抱住月娘,拖进房来,灯前看她的花容月貌,如何不爱!”对这段描写,有如下眉评: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5.html
此正好德时,忽又插入好色;毕竟德不胜色,可叹可叹!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5.html
自己成天在外面鬼混,妻子却在家中为自己祷告,如此有德之妻,如何不使西门感动,他突然良心发现,好起德来。然而,“好德”的意愿,却偏要用“好色”的举动来表示。可叹可叹!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5.html
如何看待眉评所言之“德不胜色”?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5.html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指出,在人类婚姻史的研究中,“传统的观念只知道有个体婚制,……同时,正如满口仁义道德的庸人所应当做的那样,却把实践偷偷地但却毫不羞涩地逾越官方社会所定的界限这一事实完全隐瞒不说。” 13 恩格斯对婚姻史研究中之“传统观念”的不无讽刺的描述,对我们探讨《金瓶梅》的德色论,颇有启发。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5.html
前面谈到:《金瓶梅》作者在书中,多次公开地表白其“崇德戒色”的创作意图,这种“表白”与儒家礼教所划定的伦理界限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作者在“实践”中,亦即在具体的情节叙述与细节描写中,却不止一次地,“偷偷地但却毫不羞涩地逾越”儒家礼教(也是他自己)所定的界限”。幸好《金瓶梅》的眉评者不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庸人”,他看到了,并毫不隐瞒地道出上述事实:“毕竟德不胜色,可叹可叹!”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5.html
“德不胜色”揭示了《金瓶梅》在德色论上的深刻矛盾。一本《金瓶梅》既写色也写德,作者本意是要以德戒色、以德胜色。他的自序、色箴、终卷诗,以及数不清的“看宫听说”、“有诗为证”等等,均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明人伦戒淫奔”的意图。但评论一部作品,不能只看作者的自我表白,更要看作品的社会心理效应。《金瓶梅》问世近四百年,一直戴着“秽书”、“淫书”的帽子,即便是反对“秽书说”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如果除净了一切秽亵的章节,它仍不失为一部第一流的小说。” 14 。四百年来,星移斗转,改朝换代,但《金瓶梅》一如既往地被列为禁书,其间虽有种种复杂的原因,但基本的一条,仍是她在社会效果上的“德不胜色”。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5.html
《金瓶梅》的德色矛盾,总体上说,是作者主观意图与作品客观效果的相悖;具体而论,情况又有些复杂。使我们明显地感知作者崇德戒色之意图的,是作品中“看官听说”之类的议论性文字。“议论”固然冠冕堂皇,与之相对的“描写”却大成问题。常常是一大节“色”的描写之后,跟上一小段“德”的议论,篇幅的长短悬殊倒是其次,问题是:那些细腻生动热情传神的描写,绘声绘色,引人入胜;那些议论呢?虽振振有词铿锵有力,但究竟有些枯燥无味,寡情乏采。更何况,“看官”读的是小说而非经书,感兴趣的是情节而非说教,故对那些议论,要么一目十行,要么视而不见。德之议论如何敌得过色之描写?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05.html
《金瓶梅》崇德戒色的意图,不仅见于书中的议论,也落实到人物塑造:比如,以善恶报应的宗教逻辑演绎人物命运,以德色划线褒贬各类人物,等等。即便如此,从《金瓶梅》对性格的具体刻划中,仍可见出“德不胜色”。书中屈指可数的几位有德的男性,周秀算是侥侥者了:为防守边关尽忠报国,他毅然别妻离子,并叮嘱夫人(春梅)“清心寡欲,好生看守孩儿”;后来得胜班师夫妻团圆,但他“逐日理论军情,干朝廷国务”,“至于房帏色欲之事,从不沾身”。殊不知有德的夫却苦了好色的妻:春梅“独眠孤枕,欲火烧心”,只得与男仆私通,弄得周秀头戴绿帽死去竟不自知,可叹可叹。更可叹的,是这位好德者,当初也好过色,娶春梅便是铁证。春梅何许人?金莲女婢,西门姘头。西门庆死后,又伙同金莲与敬济私通,最后被月娘扫地出门。如此无德之女,周秀为何还要娶她?无非是看她生得“花容月貌,一表人材”,周秀已有的几位妻妾都比不上她。春梅初到周家,周秀便一连在她房中宿了三夜,后来一门心思只在她身上,并册封她为“第一夫人”。只是以后周秀的官越当越大,王事靡盬,忙于好德而无暇好色了,那好色的历史却是洗不掉的。
吴月娘也有“德不胜色”的时候。本来,月娘对那些不正当的性关系是深恶痛绝的,但后来,她对私通这类事渐渐变得宽容起来如意与来兴私通,玳安与小玉私通,都被月娘亲眼看见,月娘不仅没有指责这些好色的仆人,反而成全了他们的好事。月娘此举,虽有诸如“家丑不可外扬”“维护家庭安宁”等难言之苦,但不管怎么说,女主人的“德”,这次未能胜过仆人的“色”。
德色矛盾,既表现在有德者如月娘周秀等人身上,也表现在无德者身上。西门庆是无德的恶棍,但书中也写了他有德的时候:常时节有难,西门庆慷慨解囊,连作者也说:“西门庆仗义疏财,救人贫难,人人都是赞叹他的”;瓶儿病重,潘道士嘱咐西门庆“切忌不可往病人房里去,恐祸及汝身”,但西门庆想:“宁可我死了也罢,须厮守着和她说句话儿。”不管西门庆何等好色,上述两桩事,到底是有德之举.于此,我们看到:《金瓶梅》作者在人物塑造中,也是“偷偷地”逾越了他自己“所定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