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借鉴《续金瓶梅》考论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 这一点似乎还无人注意到。蒲先明整理、邹宗良校注的《聊斋俚曲集》在《丑俊巴》前的介绍中说:“《西游记》中大唐三藏法师玄奘的二徒弟猪八戒取经归来, 得成正果, 受封净坛使者。一日, 八戒酒后闲观地狱景致, 见到《水浒传》 (或云《金瓶梅》。二书倶经蒲松龄过阅) 中宋徽宗时被武松杀死的潘金莲被解到阴间……”, [5]422从上面的分析可知, 《水浒传》与《金瓶梅》中并没有写到潘金莲在地狱受审的过程, 所以这里并不是这两本书, 而是《续金瓶梅》。

然而盛伟先生也看出《续金瓶梅》与《丑俊巴》之间的关系密切, 不过他认为这只是丁耀亢、蒲松龄二人看了《金瓶梅》而各自在自己小说中有相同的生发, 换言之, 盛伟先生认为, 蒲松龄没有见到《续金瓶梅》, 至于《丑俊巴》与《续金瓶梅》有相似的成分, 只是两个作家心思一样罢了。他说:“蒲松龄的俚曲《丑俊巴》, 就是以该回为起缘, 加进猪八戒而构成续《金瓶梅》的框架。与丁耀亢之《续金瓶梅》是同一模式, 二者皆藉其亡魂, 在阴司中, 各得报应。也许, 在当时续书者的意念中, 有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 与同一道德观念, 即抱有‘好有好报, 恶有恶报’的小百姓的人生哲理。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五回的回目‘枉死城淫鬼传情’, 而蒲松龄的俚曲《丑俊巴》开场[西江月]中‘净坛府呆仙害病, 枉死城淫鬼留情’其立目, 又是这样的类同。”[6]二者是如此之“类同”, 如“枉死城淫鬼传情”与“枉死城淫鬼留情”仅有一字之差, 只能是蒲松龄借鉴了丁耀亢之《续金瓶梅》, 而不可能是“在当时续书者的意念中, 有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 与同一道德观念”。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5.html

三、蒲松龄借鉴《续金瓶梅》的可能及意义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5.html

由上可知, 蒲松龄确实阅读过《续金瓶梅》, 并在创作上借鉴了它。应该说, 蒲松龄是读到并借鉴《续金瓶梅》较早的人之一, 他不但阅读并且在小说中模仿了。本文想问的是, 作为同在齐鲁之邦的相处几乎同时的两个小说家?他们之间有没有交往?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发生的?难道只是一般的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吗?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5.html

蒲松龄与丁耀亢同为山东人, 一在山东淄博, 一在山东诸城, 相距不远;且两人生年相值近三十年, 虽然现在没有证据证明二人有交往, 但揆之以理, 蒲氏曾见丁氏或阅丁氏之作亦不无可能。《聊斋志异·紫花和尚》中已经提到丁野鹤, 文中说:“诸城丁生, 野鹤公之孙也。”这里的“野鹤公”即指“丁耀亢”, 号野鹤, 从“野鹤公”的称呼来看, 蒲松龄对这位前辈是推崇的。《续金瓶梅》在清初就被明令禁毁, 蒲松龄是如何得到的?是抄本还是刊本?总之, 《续金瓶梅》与《聊斋志异》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除了丁耀亢与蒲松龄关系需要研究以外, 笔者认为《乐仲》的本事还有以下意义。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5.html

第一、纵观《聊斋志异》的本事 (或说素材来源) , 以朱一玄先生《聊斋志异资料汇编》为例, 几乎全为文言小说, 罕见白话小说, 虽然《齐天大圣》、《刘全》与《西游记》有关, 《桓侯》与《三国演义》有关, 但《西游记》与《三国演义》家传户诵, 且这三篇文章与这两部小说内容上几无联系, 只是借了孙悟空或张飞的名字,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说蒲松龄依据《西游记》创作了《齐天大圣》或《刘全》。而《续金瓶梅》为通俗小说, 这说明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写作上, 同样吸取了白话小说的影响。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5.html

第二、一般来说, 由“本事”敷衍而来的小说总是在“本事”的基础上踵事增华, 而《乐仲》之“乐仲寻母”却由《续金瓶梅》中的“了空寻母”缩写而成, 这种创作手法在《聊斋志异》中不多见, 值得注意。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5.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5.html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5.html
参考文献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5.html

[1]崔蕴华.佛教中的“摩登伽女”原型与《聊斋志异.乐仲》篇之渊源探讨[J].蒲松龄研究, 2002, (2)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5.html

[2]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1240, 1241, 1242, 1246.

[3]丁耀亢.金瓶梅续书三种.续金瓶梅[M].济南:齐鲁书社, 1988:604, 620, 279.

[4]蒲松龄全集.盛伟编[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8:2743.

[5]蒲松龄.聊斋俚曲集[M].蒲先明整理、邹宗良校注.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1999:422.

[6]盛伟.《金瓶梅》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 1993, (2) .

 

 

作者简介:刘洪强 (1974—) , 男, 山东新泰人,文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