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进士,奉上的礼物:「蔡状元是金缎一端,领绢二端,合香五百,白金一百两。安进士是色段一端,领绢一端,合香三百,白金三十两。」
令两位新进士眼亮心跳,连声道:「此情此德何日忘之」(第36 回)。朋友有求于西门庆,他也往往求一送二。常时节为买房需35 两银子,西门庆先已送他12 两,此次又拿出50 两,剩下的让他开铺子过日子用(第56 回)。
几天无米下锅的常时节,一旦借得12 两碎银,仅一次买衣服就花掉了六七两;宋惠莲有了体己,便指使丫鬟小厮买瓜子、花粉、首饰,以至于西门庆的跟随玳安认得出每块碎银子的来历。……他们所追求的是奢侈消费,快乐消费。
二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9.html
《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极特殊处之三,是小说中人的价值观念由以德礼为中心的重义轻利,转向了以「金钱崇拜」为中心的重利轻义,文学的表现则是实际利益的入主与道德观念的淡出。
《金瓶梅》的价值观念虽与传统观念还有些联系,但是毕竟已从根本上移出了旧文化旧观念的范围。
虽写了曾孝序的正直大义、「王杏庵仗义周贫」、孟玉楼与吴月娘的善良、韩爱姐的守节等,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观念的依恋,但一来这些文字在全书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二来即使这些在作者看来善良的人物,也染上了许多并不善良的因素。
如吴月娘贪财失义(收了李瓶儿四个描金箱珠宝,却阻止西门庆娶珠宝的主人),孟玉楼改嫁失节(取利失德),韩爱姐一路操皮肉生涯(以色易财),因财失节等等。
由此看来,作者肯定的善良人物,也是重利轻义之辈。这表明作者本来就是着眼于实实在在的生活,而好货好色自私重利从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出正是人的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传统的善良人物的不善良在作者眼中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说明《金瓶梅》的作者和他笔下的人物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重义轻利转向重利轻义。
在「清河」那样一个商品经济发达的市镇,人们所要满足的现实利益几无不与金钱
相联系,从书中人物身上,表现出一种浓重的「金钱至上」的观念,很多人将获得更多金钱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主人公西门庆就是其中典型。
西门庆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拥有钱财就是拥有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就能干好什么,一切禁区都可冲破,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
吴月娘劝他「贫财好色的事体少干几桩儿也好。」西门庆大觉逆耳,说她的话是「醋话」,随即便有一大串反驳:
咱闻佛祖西天,也止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第57回)
这段文字是西门庆在发脾气时说出的「没遮拦」的掏心窝子话,也是他人生观的自白:人生只要有了钱就无所不有。佛祖崇尚的是黄金,阴司也是要钱的,更不要说现实生活中的人了,天地间最有用的不过金钱二字。
金钱把佛、神、人拉向平等,有了钱,高不可攀的嫦娥、织女、西王母女儿等也可在其掌握之中。
这听起来是一番「浪话」,而事实上西门庆在日常生活中的确表现出有钱者目空一切的傲气和不断占有更高等级女人的「雄心」。
小说第78 回写朝廷行下文书,要每省置买古器,东平府「坐派着二万两」,商人李三急着要西门庆做这宗中间有一万两银子赚头的大买卖,而西门庆的竞争对手张二官人已花200 两银子先下手,要「弄到这宗批条」。
李三当下要西门庆封礼、写书,若晚了行到府里,「乞别人家干的去了」。
西门庆却不以为然,「笑道:不怕他,设使就行到府里,我也还教宋松原拿回就是」。
他自信一省巡按会按他的心思行事,根本不用求府尹,更不会把任何竞争对手放在眼里。那里因为宋松原上任的当天,就用一饭千金将他搞定了。
而在情场,他已不满足于县城里的名妓,当他轻易地占有了王招宣府的贵夫人林太太之后,就将目标瞄向了六黄太尉的侄女儿蓝氏(第77 回)和何太监的侄儿媳妇─画儿一样的美人(第78 回)。
西门庆这种「傲气」「雄心」来自于金钱的势力,与他的上述「浪话」所表现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
「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在全书中还有更具体充分的表现,西门庆结交的「十兄弟」的排序,依据的不是身分地位,不是年龄长幼,而是金钱的多少,「众人见西门庆有些钱钞,让西门庆做了大哥」(第11 回)。
常时节得了西门庆借给他的十二两碎银,便在妻子面前盛气凌人,对着闪闪发光的银子,发出了一番无限崇拜的感慨;妻子对有了银子的丈夫先倨后恭,家庭生活的气氛也由冷而热(第56 回)。
孟玉楼改嫁时,面对有权有势有功名前程远大的尚推官的儿子尚举人和「刁钻泼皮」「眠花卧柳」品德有亏的商人西门庆,不顾张四舅的力劝,毅然选择品德有亏的商人(第7回)。
说明与权力相比孟玉楼更看重金钱。这种喜商厌官、重钱轻德的观念也是重利轻义价值观在婚嫁问题上的表现。
戴敦邦绘 · 孟玉楼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9.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9.html
三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9.html
《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极特殊处之四,是书中所表现出来的以自由快乐为美的生活情趣。
一般认为《金瓶梅》一书没有表现理想,事实上《金瓶梅》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譬如,西门庆对于钱财、权势、女人的追求,李瓶儿对性欲满足与拥有子女的追求,潘金莲对于性欲与群钗中地位的追求,宋惠莲「婢作夫人」的愿望等等,虽每人的具体追求各不相同,但追求的目标却不约而同地趋向于生活的快乐与快乐地生活,一句话趋向于快乐主义。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9.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