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平 | 划时代性:农耕文化向工商文化的转型 2022年12月26日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平俗化」是货币经济的必然产物,它「作为衡量社会经济价值乃至个体价值的标准,以客观化、量化和平均化的导向渗透经济、文化和精神生活。」[10] 这种渗透是通过交换来实现的,货币在交换中体现出了它特有的等价性质,从而使一切商品在等量货币面前一律平等。 「货币使一切形形色色的东西得到平衡,通过价格多少的差别来表示事物之间的一切质的区别。」[11] 「它平均化了所有性质迥异的事物,质的差别不复存在。」[12] 正因它具有抹平所有事物质的差别的功能,所以极易将社会形成的尊卑富贵之等级通过交换而拉向平等,同时也将高贵典雅的文化在商品经济环境下拉向平等化、平民化、通俗化。 再者,在商品经济时代,当商品的交换成为每一个人离不开的生活的一部分时,货币也就像商品一样充斥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货币的普遍化也支撑着反映城市(经济)生活的文学走向市民化、通俗化了。 《金瓶梅》的平俗化突出表现于五个方面: 其一思维视角的下移。 以往的帝王将相和英雄退出视线,凡夫俗妇、市井小民成为关注的新群体,聚焦于一个被农耕文学长斯卑视的商人家庭,从此开拓出了文学表现的新绿野。 其二,故事的平俗化。 常见于农耕文学中的朝廷兴衰、军事征战、忠奸斗争的故事被转换为「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 其三,表现材料的平俗化。 藉以叙事抒情的不是士大夫们熟悉的「四书」「五经」「子云」「太史公曰」,而是市井细民爱听乐见的戏曲、艳词、小调,俗讲、灯迷、酒令。 其四,语言的平俗化。 不仅完成了文言到白话的历史性转变,而且将书面语言与口语合流,方言、俗语、俚语、歇后语被自如地运用于人物对话中,洋溢着清香的泥土气息与鲜活的生命力。 其五,审美趣味的平俗化。创作者、书商都有一种适应读者趣味的心理趋向,易听、易懂、好奇、多变、好玩、快乐成为作家表现的兴奋点。 而西门庆等商人的发泰变迹、男女主人公的性生活扩张以及故事情节的离奇多变等正是迎合市民心理的产物。 《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 平俗化与个体、自由化是个体与他人关系的一种表述,个体与他人关系由商品交换规定着,交换本身首先是为了满足持币者个体的愿望,在满足个体愿望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的愿望。 在这里个体是第一位、第一性的,他人是间接的第二位的。正因个体是第一位的,所以叙述者将个体放在了关注的核心。于是,叙事出现了如下转移: 一是叙述视角由群体转向个体,由编故事转向写人,由写性格转向写人性,再到通过心理描写显示人性的丰富个性内容。 《金瓶梅》中的许多情节是从人的性格生发出来的,删去它不影响故事的连贯。 如第27 回,写潘金莲向西门庆讨一朵瑞香花突出其爱「掐个先儿」的个性。不少用来写人的素材与手段也与情节的发展关系并不很大,如写梦境,写小曲儿、写演戏等等。 正因个体处于第一位,正因持币者买商品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持币者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也获得了个人的自由。 在满足别人需要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了自由,故而个体的自由同样是处于第一位的,他人的自由是间接的第二位的。 正因个体自由是第一位的,故而在叙事思维中也成为了第一位的。其结果是以人物成为故事链组成系统情节,而所写的人物也多是自由的人物,如王六儿、西门庆、李瓶儿、庞春梅等。 而要使主要人物的个体自由得以表现,又需要情节叙述有相应的方法,这些方法归根结蒂是思维方法,于是造成思维方法和结构的如下变化: 其一时空思维由粗犷到精细,由单一平面到多维立体。 具体说空间思维由过去小说的以跳跃式为主变为以空间的相对集中为主,以清河县和西门府为舞台展现人物故事活动;由单一的现实空间转变为象征性空间,如玉皇庙和永福寺相辅相成的对立象征意义以及妻妾房层位置前后的象征意义等。 时间思维细密化,由以年月的跳跃性为主,变为以逐日记事为主(特别是逢年过节),跳日跳月为辅。 其二,由单一线性思维到发散性多维思维。 第一主要人物如潘金莲、李瓶儿、孟玉楼、应伯爵等都形成自己的性格史和故事链,而多情节线索齐头穿插推进。 或以西门庆为主线,以官场故事、商场故事、情场故事、兄弟场故事为辅线,由西门庆及其随从玳安、蔑片、媒婆等贯穿于其间,循着因果报应的链环而形成环式网状结构;由平面线性结构变为以西门府为核心向清河县、山东省、全国层层辐射开去的明暗结构相映的立体发散性结构,从而形成《金瓶梅》新叙事模式。 至于一件事拆散分多回插叙,一个空间叙述多件事,多事多色杂间,多线交缠,草蛇灰线、前伏后映以及意象组合智能、长于捕捉人物心理、营造声音形象等,[13] 都显示出作者手法的灵活、心智的机巧,处处体现出一部书「求新寻变」的变革精神。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金瓶梅》作者通过「看官听说」和回前回中或回后韵文体现出对书中人物的好恶臧否态度,标明他有着明确的劝善惩恶的创作意向。 然而,在对故事的叙述中又往往流露出对好货好色者的艳羡赞叹,常常形成理性与非理性的不一致乃至矛盾状态(譬如小说第82 回「陈经济画楼双美」一段的叙述等)然而动人处在于故事本身而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9.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09.html 1 2 3 4 5 6 复制文章 点赞 http://www.jinpm.cn/31109.html 复制链接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