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辉 | 《金瓶梅》研究十年(改订篇之一)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如果从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1596)给董其昌信中评论《金瓶梅》「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算起,《金瓶梅》的研究,已近四个世纪之久。其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金瓶梅》刊刻问世前后的明代后期,当这部奇书横空出世,震惊文坛之时,不少文人学士围绕着它的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来探求其创作主旨,诸说不一,毁誉参半。
二是有清一代,以李渔、张竹坡、文龙为代表,对《金瓶梅》作了评点,从创作意图、深刻寓意,到艺术构思、细节描写,作了全面评价。
尤以青年批评家张竹坡写下的总论、回评、眉批、夹注,总十数万言,条分缕析,擘肌分理,独具特色。
三是清末民初至「文化大革命」。
先是前辈学者鲁迅、郑振铎、吴晗等人,对《金瓶梅》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意义、创作得失,作出了精辟论述:
复有各种文学史、小说史的专章评论,间以五十年代有关《金瓶梅》作者及成书过程问题的讨论。
然而就总体而言,特别与其他几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研究相比,《金瓶梅》研究则显得十分沉寂。
这不能不与它长期以来就有「淫书」之恶谥而遭到禁锢有关。
四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金瓶梅》研究史上的繁荣阶段。有人作过这样一个粗略统计:
建国前所发《金瓶梅》论文不过三十篇,建国后「文化大革命」前,大陆(不含港、台)仅仅十余篇;专著,除属于资料性的《瓶外卮言》外,一片空白。但是这短短的十年,论文已逾数百篇,专著(不含《资料汇编》)十余种。[1]
这十年来《金瓶梅》研究的主要特征,在其全面、系统、深入,不论是《金瓶梅》的作者、版本、成书过程,还是思想内涵、美学价值、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乃至与时代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民俗、语言的关系,均得以全面展开。
国外的《金瓶梅》研究,是从张竹坡的《第一奇书》本被日、德、英、法等各种文字节译而兴起的,迄今《金瓶梅》的全译、节译本已有几十种文字,《金瓶梅》早已跻身世界文学名著之林。
在国内《金瓶梅》研究处于相对沉寂之时,国外学者先走一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韩南的〈金瓶梅版本及其他〉〈金瓶梅探原〉及日本学者久居鸟晴的〈金瓶梅版本考〉等,都是《金瓶梅》研究的力作。
1983 年5 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又率先召开了第一次《金瓶梅》专题学术讨论会。
面对着诞生于我国的这部小说名著,其研究水平却落后于外国学者的不正常状况,国内《金瓶梅》研究者,无不忧思反侧。
值得欣慰的是:近十年来,在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一代中青年研究者迅速崛起,有的地区甚至形成了《金瓶梅》研究群。他们在继承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迎头赶上。
经过徐州的1985、1986 年和扬州的1988 年三次国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以及前不久在徐州召开的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检验,目前国内的《金瓶梅》研究水平,不仅和国外的研究水平并驾齐驱,而且在有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新的突破。
  • 《金瓶梅词话》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3.html

一)作者之探索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3.html

研究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否则无法知人论世,无法探求作品的真谛。《金瓶梅》作者问题,成为研究者争论的一个焦点,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还在《金瓶梅》抄本流传阶段,它的作者就是一个谜。
现知最早论及《金瓶梅》作者的是屠本畯,他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时写道:「相传嘉靖时,有人为陆都督炳诬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2]
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中道则说:「旧时京师,有一西门千户,延一绍兴老儒于家。老儒无事,逐日记其家淫荡风月之事,以西门庆影其主人,以余影其诸姬。」[3]
到了万历四十年(1616)谢肇淛又说:「相传永陵(嘉靖)中,有金吾戚里,凭怙奢汰,淫纵无度,而其门客病之,采摭日逐行事,汇以成编,而托之西门庆也。」[4]
他们既没有说出作者的真实姓名,而且所用均写「相传」。《金瓶梅词话》刊刻面世后,论及它的作者的有两家影响较大:
一是沈德符,他约在万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1619-1620)时说:「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指斥时事」;[5]
二是晚出的欣欣子〈新刻金瓶梅词话序〉:「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
从明末清初起,人们大都以这两点为据,去寻求《金瓶梅》的作者,开出了一串作者候选人名单,如王世贞、徐渭、卢楠、薛应旗、李卓吾、赵南星、李渔……。
由于清初的宋起凤和化名谢颐为张竹坡《第一奇书金瓶梅》作序的张潮,公开为王世贞说揭橥,《金瓶梅》为王世贞作,遂盛行一时。
待到1931 年吴晗发表了〈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的故事及其演变〉及1934 年所写〈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才廓清了种种迷雾;同时鲁迅、郑振铎亦撰文否定,王世贞一说随之根本动摇。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金瓶梅词话》在山西发现,人们才得以获见《金瓶梅》一书的原貌。
有人认为,《金瓶梅》不仅不是王世贞所作,而且也「不是哪一个『大名士』、大文学家独自在书斋里创作出来的,而是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里的许多艺人集体创作出来的,是一部集体的创作,只不过最后经过了文人的润色和加工而已。」[6]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3.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