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礼 |「大家风范」与「小家子气」──《金瓶梅》与《红楼梦》中两种不同的主妇群的形象之比较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她们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治国平天下」,而在「修身齐家」「德容言工」,提高教养水平。
与小家碧玉不同,文化生活在她们心底有着很深的积淀。宝钗见元春赐她的东西独与宝玉一样,便心里觉得「没意思起来」;黛玉听见宝玉向她倾吐心曲,会变脸生气,都是埋在意识深处的文化积淀在起作用。
只要你把西门庆的独生女西门大姐儿与大观园的女儿们稍稍加以比较,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教养」了。
「大家风范」的本身也有着具有普遍品格的合理内核。

绘画 · 西门大姐

诗礼世家的一颦一笑都很讲究严格的规范,林黛玉初入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了去」的心态,就是由此产生的。这种规范除了等级观念之外,也有其合理性的内核。
如贾府的行为规范中,对亲戚的尊重,对长辈的爱敬,对晚辈的慈爱,姊妹间的友爱,对娇客的优容,教育子女的从大处着眼,反对做人歪调,言谈举止尚文雅轻粗陋,庄重但不拘泥,有礼而又有权,恤老怜贫,惠人不德等等,对人类教养文明的发展,都有其可供继承和借鉴的普遍性的意义。
古代文明向来重「义」「利」之辨,「大家风范」重「礼」而轻物,新兴的暴发户取代了高门世家首先在价值观念上把传统颠倒过来了,以「小家子气」的斤斤计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把历史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但从社会伦理的一般进步来看,人类总不会始终以「羊狠狼贪」来表示自己的进步,它定会以更高形态的「雍容揖让」来显示自己的文明。
十九世纪的西方社会对它们所呼唤出来的人际关系的愤怒批判,本世纪「现代派」对物质文明「过度」的迷惘和惶惑,以及近年兴起的「新儒学」的思潮,都曲折地表现出人类对人际关系中新的文明的呼唤和向往。
「大家风范」和「小家子气」,早已经被颠倒过来了在历史的行程中他们难道不会在更高阶段上被再次颠倒过来吗?在审美教养方面,诗礼大家因为他们向来垄断着文化,无疑具有着更大的优势。
宝玉所说的「山川日月之精华只钟于女儿」的有名话语中,在其理想的意义上也包含着他对于以宝钗、黛玉、湘云为代表的女儿的文化教养的赞美和肯定。
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及审美等方面的修养,无疑包容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中,在这些方面,吴月娘们比起贾府的女性,则只好望洋兴叹了。
一提起封建,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那是一个压抑人性,人没有自由和尊严的时代。这种心理定势的产生,不是没有道理的,可如果把它绝对化那就错了。
比如说人的尊严吧,每一时代都有其一般性,也有其具体性,有它自己的内容、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尺度。
以等级特权为尺度的尊严和以金钱为尺度的尊严就是这样。虽然,封建时代的礼以等级制为其特色,「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尊重和尊严的。
然而「礼」讲究严格的分寸界限,而在这界限之内也严格讲究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否则就是「失礼」。孔子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包含这两方面的意思在内。
其实人的地位什么时候都有着差别,风范如何不在于地位高低,而在于自己能从在一定社会结构的位置出发,合乎规范和礼仪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这也算是对「人」的「尊重」了。
比如贾母见元春要行「国礼」,入内室元春又要向贾母行「家礼」;过年请族人,老妯娌虽穷,但要与贾母平起平坐;
家庭吃饭,王夫人献茶,大家都要站起来,贾母总让孙媳妇们布让;王夫人可以骂赵姨娘,但总不为已甚,既不动手动脚,也不失言;
平儿无端挨打受委屈,弄清楚后贾母和凤姐都要给她面子;虽然平时礼数不错,但无人时凤姐也拉平儿一道坐着吃饭,如此等等,这都体现出封建世家的礼数讲究在一定界限内的自我尊重和互相尊重,反对无限度的「失礼」行为。
其实今日为人们所无限憧憬的如「丰田模式」等人际关系,无论其如何讲究「行为科学」和给「红包」,但老板和蓝领之间的「尊重」和「信任」,也不过如此。
比起来在小家子暴发户中,西门庆「热结」时以年长的应伯爵为弟;月娘对春梅的前倨后恭;月娘当面揭金莲出身之短;以及她们动辄出脏话骂人等等,都表现「小家子」中对别人的不尊重和人格自轻。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5.html

绘画·薛宝钗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5.html

王昆仑先生在〈薛宝钗论〉中曾写过下面一段话:
直到今天,不少中国人还有「娶妻当如薛宝钗」之想。诚然的,宝钗是美貌,是端庄,是和平,是多才,是一般男子最感到受用的贤妻。
如果你是一个富贵大家庭的主人,她可以尊重你的地位,陪伴你的享受;她能把这一家长幼尊卑的各色人等都处得和睦得体,不苛不纵……如果你是一个中产以下的人,她会维持你合理的生活……她使你爱,使你敬,永远有距离地和平相处度过这一生,不合礼法的行动,不近人情的说话,或者随便和人吵嘴呕气的事,在她是绝对不会有的。
寻找人间幸福的男子们大概没有不想望着薛宝钗这样一个妻子的理由。[1]
从反封建的角度着眼,对宝钗之为人主要应持批判态度的,当然是正确的。不过如果我们从伦理和教养的角度,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着眼的话,上面的一段话就有了普遍性的意义了。
1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5.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2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