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太监死后,花子虚仗着花太监给他留下的遗产,坐吃山空,不学无术,但仍有花不完的银子。加上李瓶儿本身带来的财产,李瓶儿过的应该也是相当奢侈、相当精致的享乐生活,但实际上,她在这个大宅里面不仅非常痛苦,而且病得很重,此时医生蒋竹山就此走进李瓶儿的生活,他不仅医好了李瓶儿的病,而且一直讨好李瓶儿,李瓶儿被其迷惑,决定把蒋竹山给招赘过来,这便是李瓶儿的第二次婚姻。
为何李瓶儿非要嫁给这么一个蒋竹山呢?原因在于李瓶儿和潘金莲不太一样,潘金莲是性解放的先驱,她生命的意义就是要寻求性快乐。李瓶儿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整体来说,她追求的是一种安全感,是有依靠以后的踏实感,她之前嫁人吃喝都不愁,但还是有一种漂泊的感觉,她要求有一个真真切切的丈夫,要一种踏踏实实的生活,一个实实在在的家。因此,西门庆出事儿,使得她上不着村下不着店,招赘蒋竹山,她觉得生活总算有个着落,心里就踏实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3.html
2.2李瓶儿为何敢泼水休夫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3.html
李瓶儿嫁给蒋竹山后,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一是不仅在房事上不能快乐,二是本来二人之间就有矛盾,蒋竹山还惹出欠债不还的事情,李瓶儿内心非常嫌弃。而李瓶儿后来的行为,将她恶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把蒋竹山从宅院里轰走了,还将水泼到蒋竹山身上,做出了泼水休夫这档子事儿。其实从封建社会的道德角度来看,李瓶儿的做法都是很出格的,当时基本没有妻子休丈夫这一说。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3.html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一休夫的事件呢?一个是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虽然当时处于男权社会,尊崇男尊女卑,但是社会经济繁荣之后,经济、金钱在社会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就超过了法律和道德,法律道德约束不了金钱的力量。在两人的婚姻关系中,蒋竹山原来只是一个穷医生,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李瓶儿则是一个富婆,等于是一个富婆嫁给了一个穷鬼,李瓶儿掌握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支配权,所以她具有绝对话语权。另外一个原因,虽然蒋竹山也知道李瓶儿的做法不合法律,也不合道德,但是他没有办法去寻求法律支持,现在的官府已经成了西门庆的工具,他再跑去状告李瓶儿,人家也并不会理他。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3.html
3.孟玉楼:从敢于三嫁看明代的婚姻观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3.html
3.1性格相似的吴月娘与孟玉楼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3.html
孟玉楼这个角色非常有特色,她与吴月娘有某些共同点,比如封建礼教中的基本规范与公序良俗,她们都能守住。吴月娘是西门庆明媒正娶进到府中的,婚后只与丈夫亲密,对其他男性则是疏离防范,更在西门庆死后坚持为他守节,照顾儿子孝哥儿。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3.html
但两人也有不同,孟玉楼第一次婚姻是与姓杨的富商,第一任丈夫死后她就决定解放自己,主动谋求改嫁,经过薛嫂儿与西门庆牵线时,还要求要与西门庆见上一面再决定嫁不嫁。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当时大多数的情况是女子被家人暗中安排,直到洞房花烛掀了盖头,才知道丈夫是什么样子,而孟玉楼在寻觅配偶上却有自主性。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3.html
3.2孟玉楼三嫁折射出的明代婚姻观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3.html
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社会流通性的增加,以及很多冲击封建礼教的新思想的滋生,使得当时社会上妇女改嫁渐渐成了一件常见的事情,孟玉楼就是明代晚期一个懂得把握自己命运,解放自己的女性。孟玉楼与李衙内一见钟情,后来“官媒”来说媒,吴月娘便叫来孟玉楼询问她的想法,孟玉楼决定解放自己,就勇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改嫁。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343.html
西门庆死后,孟玉楼自己解放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三嫁给了李衙内。纵观她的一生,第一次她嫁给了一个姓杨的布贩子;第二次嫁给了西门庆;西门庆死了,他就改嫁给了县衙的县令李衙内。这两个人其实有点自由恋爱的意思,他们在清明节活动时四目相对,互生情愫。所以他们的结合应该是一件很理想的事。
孟玉楼出嫁时,也是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人说无论西门庆如何为人,还有正室为他守节,还有儿子,西门府也没办法再照顾这许多人丁,孟玉楼改嫁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人说西门庆违天害理,贪财好色,现在人一死小老婆就嫁人的嫁人,拐带的拐带,养汉的养汉,做贼的做贼,这是西门庆的报应。这些评论也说明,当时寡妇改嫁的舆论已经出现了不一致,而在更早的古代,如果有寡妇改嫁,舆论基本都是批判的,到了明代,有不原谅的,但也出现了表示理解的声音。
4.结语
明朝是神权、皇权、男权盛行的社会,女性压在最底层。像潘金莲、李瓶儿这样的女性,地位非常低下,她们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对于自己的身体没有支配权。妇女再婚和明代社会提倡的贞节观是相违背的,在强调贞节观的社会背景下,妇女再婚现象却很普遍。大量的妇女改嫁现象,说明社会的接受程度是能接受的,认为妇女改嫁并不是不可能,反而是生活中迫于无奈。陈剩勇先生在《理学“贞节观”,寡妇再嫁与民间社会:明代南方地区寡妇再嫁现象之考察》中指出,妇女改嫁的普遍原因是有大量男子愿意迎娶寡妇,明代社会男多女少,导致适龄男子找不到妻子,以及,婚姻的论财礼钱风气,使得很多男子无妻可取,并把目光投向了孀妇、黜妇。明代男多女少是因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导致当时溺婴恶俗的普遍存在。所以,当理学家提倡的贞节观和生活相对抗的时候,先是选择生活下去。以及为了传宗接代的任务观,使得男子迎娶寡妇、黜妇的行为普遍存在。然而,当时所宣扬的明朱理学贞节观对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一些受传统教育的人来说,虽然妇女再婚是不可逆转的现象,但是,他们对这些妇女是持鄙视态度的。但此时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很多冲击封建礼教的新思想的滋生,一些像孟玉楼般的女子,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萌芽,她们勇敢冲破束缚,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