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越│“玉楼”模式源流生成考——从《金瓶梅》中孟玉楼之簪谈起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02.html

摘要:自宋元至清,“玉楼”一诗由“诗配画”的形式扩展到各类文体中。“玉楼”模式包含景、情、人浑然一体的画面感,以艳遇故事为主的叙事表层和以色空观为核心的叙事深层这三方面内容。该模式经历一个由雅到俗,最终又复归到雅的的源流生成过程。《金瓶梅》作者应是借鉴此模式后,将其加以改编融入《金瓶梅》中。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0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0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02.html

关键词:“玉楼”;模式;源流;雅俗;《金瓶梅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0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02.html

《金瓶梅》以孟玉楼簪子上“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的题诗为线索,通过四回篇幅敷衍孟玉楼进出西门家之事,以展示西门家的盛衰之变。对于作者如此设计的原因,张竹坡以“含酸抱阮”[1]56的自喻说进行解释。而在《金瓶梅》成书前后,各类文体已广泛使用“玉楼”模式的叙述方式。《金瓶梅》作者应是借鉴此模式后,将其加以改编融入《金瓶梅》中,并非出于“含酸抱阮”之由。本文以“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一诗为基础,探讨“玉楼”模式的源流生成。各文体使用此诗情况见表1,后文亦对此分别阐释。

1 各文体中“玉楼”模式使用情况一览表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02.html

诗词(画)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02.html

散文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02.html

杂剧、传奇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902.html

散曲(时调俗曲)

小说

宋元

书画鉴影(清)

五灯会元

武林梵志(明)

两浙名贤录(明)

曲江池

替杀妻

货郎旦

贬黄州

太平乐府

李师师外传

西湖三塔记

红白蜘蛛记(?)

荣进集

香囊记

荔镜记

玉环记

词林摘艳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

大唐秦王词话

水浒全传

金瓶梅词话

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古今谭概

东白堂词选

遣愁集

诗法指南

祭宫保配李夫人文

霓裳续谱

白雪遗音

绛妃

《书画鑑影》

一、宋元时期“玉楼”模式

“玉楼”模式包含景、情、人浑然一体的画面感,以艳遇故事为主的叙事表层(包括男女相逢、相思、相恋)和以色空观为核心的叙事深层这三方面内容。
此三方面内容在宋元文献中已有雏形,并由“诗配画”发展为说唱中的套语。
“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一诗的源头,有人认为出于唐诗。明代《荣进集》、《古今谭概》均记载此诗为“君王停马要诗篇,杜甫诗中借一联: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2]283
清代何垠为《聊斋志异》卷八《绛妃》作注亦称此诗为“唐诗”。[3]744但《杜工部集》与《全唐诗》中都无此诗。因此该诗可能是后人伪托唐人之作。
此诗最早见于宋元文献中。它以描绘春景的“诗配画”这一高雅艺术形式出现。宋代《李师师外传》记载:
帝尝御画院,出诗句试诸画工,中式者岁间得一二。是年九月,以“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名画一幅赐陇西氏……宣和二年,帝复幸陇西氏。见悬所赐画于醉杏楼,观玩久之。忽回顾见师师,戏语曰:“画中人乃呼之竟出耶?”[4]470
“诗配画”作为道具贯穿于宋徽宗与李师师的恋情故事中。小说设置“醉杏楼”,并将李师师与画作中的“玉楼人”相联系,已有由“诗配画”向敷演艳情故事发展的趋势,开后世“玉楼”模式的先河。
元人亦用此诗配画。清代《书画鉴影》卷二十轴类收录元人赵麟的《赵彦徴春景图》:
绢本高四尺九寸,宽二尺三寸,工笔着色。石桥高跨,前后绿柳红杏,春色满林。柳梢高楼独耸,楼中女郎凭阑下瞰,一鬟侍后。道傍一少年乘骑游春,一童负担随行,俱回顾。楼中凝神注目。
题在右上“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至正二年春二月,吴兴赵麟画。押尾(白文)。赵麟之印(方印朱文)。浙江行省检校之章(方印)。[5]113
画作里春景与人情,近处高楼与远处石桥,静态女郎与动态少年,男女相遇注视等细节描绘渲染出原诗景、情、人浑然一体的画面感,并留下男女相逢故事的叙事想象空间,实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
画家赵麟,字彦徴,“系赵雍子,赵孟頫孙,以国子生登第,官承事郎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检校。善画人物、鞍马,亦能山水……”[6]175
可见“玉楼”一诗在宋元时期已流传甚广,并被文人画家所喜爱,成为绘画作品中的常见题材。
释家之书体现“玉楼”诗里色空观。宋代《五灯会元》第十九卷《中竺中仁禅师》记载:
上堂:“九十春光已过半,养花天气正融合。海棠枝上莺声好,道与时流见得么?然虽如实,且透声透色一句作么生道?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7]1291
禅师引“玉楼”一诗作禅语,表明此诗在描述艳丽的图景背后预示着“春光已过半”,终究会归于空寂,是“透声透色”。这是释家色空观的典型阐释。
明代《武林梵志》、《两浙名贤录》亦记载此事。可见诗中色空观也被后人所接受。
宋元小说、杂剧、散曲也使用“玉楼”一诗,并将“诗配画”形式发展为说唱中展现男女艳遇故事的一句常见套语。如:
家家禁火花含火,处处藏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宣赞道:“去年今日闲耍,撞见这妇人,如今又是一年。”[8]64(《西湖三塔记》)
时遇春天明媚,引着张千且去那曲江池上赏玩一遭……(诗云)家家无火桃喷火,处处无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9]505(《曲江池》)
骑着匹驺骝难把莎荫践,这是芳草地,杏花天。[10]53(《替杀妻》)
与人家耕种洛阳田,早难道笙歌引入画堂前。趁一村桑梓一村田,早难道玉楼人醉杏花天。[10]614(《货郎旦》)
想西湖风月绕苏堤,尚觉王孙贵,银烛高烧照珠翠。如今百事成非,江山不管春憔悴。想金勒马嘶,玉楼人醉,依旧画桥西。[9]223(《贬黄州》)
一春长费买花钱,每日花边一醉眠。喜春来,百花都开遍。任簪花压帽偏,花间士女秋千。红相映桃花面,人更比花少年。来寻陌上花钿,来寻陌上花钿,正是那玉楼人醉杏花天…… [11]30(《太平乐府》卷二《行乐》)
“玉楼”一诗除描绘春景外,或是对艳遇故事即将开始进行暗示;或是将今昔对比,引发感慨追悔,隐含色空观念。
这说明“玉楼”一诗在成为民间艺人说唱套语之外,已初步涉及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但其嵌入还较为生硬,未能与作品有机融合。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二、明代“玉楼”模式

明代“玉楼”模式主要体现在通俗文学作品中,其表现方式由说唱套语向融入故事情节过渡,至《金瓶梅词话》正式完成。
“玉楼”一诗成为故事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内容大多在叙述艳遇故事背后保留色空观的内核。
“玉楼”模式在明代小说里有两种呈现样式。第一种为明人对宋元说唱作品的改编整理本,“玉楼”一诗依然保持着宋元说唱套语的特色,如:
幽兴写新篇,试听西湖赋。画阁映山山映阁,碧天连水水连天;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12]184(《大唐秦王词话》)
……却是二月半天气。正是: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13]657(《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大唐秦王词话》为万历年间诸圣邻“在民间说唱艺人所用底本的基础上加工改编而成的”。[12]454
包含“玉楼”一诗的西湖赋位于《大唐秦王词话》卷四开头处,作用类似宋元话本的入话部分,极力铺张描绘西湖美景,与后文正文内容无关,“玉楼”一诗只是描写西湖春景的套语。
《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见于天启四年刊刻《警世通言》卷三十一,是对宋元旧篇《红白蜘蛛记》的整理本。
“玉楼”一诗见于《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前半部分,而现存元刻本《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仅有故事结尾部分。
因此不能确定“玉楼”一诗是元刻本原有,还是冯梦龙增添。但其诗依然是作为描绘春景的套语出现,未融入叙事情节之中。
第二种为明人创作时将原有套语向融入故事情节过渡,如:
时值初春天气,日色融合,何达并家人徐乙与施桂芳三个,在途中一路游春光而去。正是: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14]1878(《包龙图判百家公案》)
仲春天气,游人如蚁,军马如云,正是:上苑花开堤柳眠,游人队里杂婵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15]1217(《水浒全传》)
上述第一部小说见于万历二十二年刻本《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六十五回。小说中“玉楼”一诗在描述春景外,还为下文施桂芳于树林与狐妖幻化的美女艳遇相欢之事给予暗示。
第二部小说见于万历四十二年袁无涯刊刻《水浒全传》第一百零一回。“玉楼”一诗描写副排军王庆春游所见之景,并暗示后文王庆与童贯养女娇秀的艳遇故事。
王庆因此得罪童贯,后被发配。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存最早叙述王庆故事的万历二十二年余氏双峰堂刻本《水浒志传评林》(简本系统)中,都头王庆因不听高俅命令,斗败柳世雄,故而得罪高俅,后被发配。
书中完全没有《水浒全传》(繁本系统)王庆与娇秀的艳遇故事。因此可推断自万历二十二年之后,“玉楼”一诗与艳遇故事相搭配的模式已经固定化、程式化,于是在万历四十二年袁无涯重新写定王庆故事时将原有情节加以改写。
自宋元以来,“玉楼”一诗与男女艳遇相关的故事最终多以分散告终。
究其原因,艳遇故事中女方多以妖、妓、妾的身份出现。妓与妾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地位低下,是男性泄欲的工具。而女妖在世俗社会又常常被认为是“集性爱女神与观音菩萨于一身”。[16]12
作者写男性艳遇故事,实际暗含由色悟空的心理活动,因此结局要以“空”为代表的分散收场。
色空观也成为“玉楼”模式的叙事深层之意。

《水浒全传》

《金瓶梅词话》约成书于嘉靖中后期至万历初期,并于万历四十五年刊刻得以广泛流传。如上文所述,在此前后,“玉楼”模式在各文体中已广泛使用。
作者借鉴此模式,并将其创造性地贯穿于小说首尾两端:
……却是一点油金簪儿,上面钑着两溜子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却是孟玉楼带来的。[17]85(第八回)
……上面钑着两溜子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迎亮一看,就知道是孟玉楼的簪子。[17]1147(第八十二回)
玳安又早在杏花村酒楼下边,人烟热闹,捡高阜去处,那里幕天席地,设下酒肴,等候多时了……(李衙内)在於杏花庄大酒楼下,看教场李贵走马卖解……当下李衙内一见那长挑身材妇人……心内暗道:“不知谁家妇女,有男子没有?”……这李衙内听了,独看上孟玉楼……[17]1226-1227(第九十回)
那日郊外,孟玉楼看见衙内生的一表人物,风流博浪,两家年甲多相仿佛,又会走马拈弓弄箭,彼此两情四目都有意,已在不言之表。[17]1239(第九十一回)
孟玉楼之名脱胎于“玉楼”一诗。小说以镌刻“玉楼”一诗的簪子为线索,第八回写孟玉楼初入西门府中的繁盛景象,第八十二回又写西门庆死后府中衰败之象,暗示西门府中人物“风流云散”的结局,是“草蛇灰线”的写法。
第九十、九十一回又以小说笔法再现“玉楼”一诗中的景象,将其融入情节发展之中。
清明节时,吴月娘带领众人为西门庆上坟。归途中孟玉楼在杏花村酒楼上休息,而李衙内在酒楼下经过。
二人偶遇相恋,成就一段姻缘,也就此交待孟玉楼的最终结局。这完全再现“玉楼”一诗里景、情、人浑然一体的画面,并形成男女艳遇的情节。
小说以普静禅师幻化孝哥儿结尾,为全书定下“专教人空也”[1]83的基调。第九十、九十一回在交待孟玉楼结局的同时也暗含着“玉楼”一诗的色空观内核,符合小说情感基调。
《金瓶梅词话》将“玉楼”模式三方面内容充分发挥、拓展。可见“玉楼”模式类的结构,是作者“在经过深思熟虑、通盘考虑了《金瓶梅》全书的情节安排、人物设置之后,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移植和改造的”。[18]
“玉楼”模式在明代俗曲、传奇剧中也有体现。如:
花阴下管弦,粉墙外秋千。春光春色正春妍,惜花人少年。紫骝嘶入梨花院,香轮碾破桃花片,玉楼人醉杏花天。好一个风流的禁烟。[19]131(《词林摘艳》卷一[醉太平·走苏卿])
眠思梦想,空使奴朝夕双眉不展……花如锦,柳带烟,玉楼人醉杏花天。[19]189-190(《词林摘艳》卷二[南吕·八声甘州])
金兰嫩,玉薤鲜,长安市上酒家眠。清如圣,浊似贤,玉楼人醉杏花天。[20]23(《香囊记》第八出)
(末)既完备了,只在午门外伺候。(净)正是: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20]26(《香囊记》第十出)
金井梧桐叶落枝,返头不觉又一年。幸遇新春好时节,玉楼人醉杏花天。[21]325(《荔镜记》第十一出)
意欲封妻荫子,岂惮辛劳。祈连再无胡骑扰,风急雁声高,江清日影摇。水远山遥,水远山遥,金勒马嘶芳草。[20]117(《玉环记》第三十二出)
嘉靖刻本《词林摘艳》里两首俗曲皆描写男女艳遇后,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苦。其中[醉太平·走苏卿]一曲即描述宋元间流传已久的“双渐与苏卿”的故事,更可说明“玉楼”一诗与讲述艳遇故事紧密相关。
明代三部传奇剧中的“玉楼”一诗亦与艳遇、相逢、相思有关。成化、弘治间《香囊记》第八出“投宿”写张九成赴京赶考。
“玉楼”一诗写张九成在酒店中赋酒令的情形,突出“玉楼人醉杏花天”的含义。第九出“忆子”则写邵贞娘思念张九成。
第十出“琼林”写张九成高中状元,骑马游街庆祝,突出“金勒马嘶芳草地”的含义。
嘉靖刻本《荔镜记》第十一出“李婆求亲”里“玉楼”一诗由黄五娘之父黄忠志说出,表明新春时节。随后李婆代表富户林大鼻向黄忠志说媒求亲,并表示前日元宵观灯时,林大鼻偶遇黄五娘,欲娶其为妻。
可见“玉楼”一诗亦与艳遇故事相关。万历刻本《玉环记》第三十二出写韦皋奉命征讨朱泚的叛乱。唱词里“玉楼”一诗表现韦皋在征途中对妻子的思念。
上述两首俗曲与三部传奇剧中,“玉楼”一诗皆作为套语出现,并无明显深刻的含义。但与其前后相关情节联系考察后,发现“玉楼”一诗依然羼入到情节发展过程中。
只不过羼入作用不如《金瓶梅词话》中那般巧妙、自然,对景、情、人浑然一体的画面描绘相对分散,但较于宋元时期的“玉楼”模式已有发展。

《金瓶梅词话》

三、清代“玉楼”模式

清代文献材料中,只有少部分作品依然表现“玉楼”模式里男女间的艳遇、相思,而更多文人在创作时倾向展现“玉楼”模式中的色空观内核。于是清代“玉楼”模式体现出雅化、禅理化的特征。
清代时调俗曲与词作中依然保留“玉楼”模式里的艳遇、相思成分,如:
……我与你,今朝同步宜宜春院……玉楼人困杏花天,月照纱橱懒去眠。姑娘呀,你有情空把无情恋。[22]158(《霓裳续谱》卷四 [南叠落])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散步闲游赏名园。贪欢迷了芳草路,遥望见杏花村内酒旗儿翻。左边写“金勒马嘶芳草地”,右边写“玉楼人醉杏花天”……[22]376(《霓裳续谱》卷八[南词弹黄调])
……过墙听见笑嘻嘻。有几个玉美人儿,莺声燕语,娇娇滴滴,唤声姐妹,你们都来把秋千戏……见那些富豪家,粉壁墙上题诗句。上写“玉楼人醉杏花天,金勒马嘶芳草地。”[22]605(《白雪遗音》卷二[马头调])
停杯掩袖都无语,容易逢君侬便去。孤雁叫秋风,乱不成行,似解分离苦。寒山一抹低平楚,泪满钱塘古渡。眉峰未蹙情先露,弦上传情浑似诉。一字一俄延,错乱宫商,误则随他误。丝丝烟柳愁千缕,柳上斜晖未暮。[23]678(《东白堂词选初集》卷九[玉楼人醉杏花天])
《霓裳续谱》《白雪遗音》分别收录乾隆与嘉庆、道光间俗曲。“玉楼”一诗在[南叠落]表现女子对男子的思恋,而[南词弹黄调]则沿用《金瓶梅词话》提到的杏花村酒店用法,进一步将“玉楼”一诗作为酒店的对联招牌描摹出来。
[马头调]里“玉楼”一诗作为男女艳遇的背景环境得以展现。康熙刻本《东白堂词选初集》里,“玉楼”一诗已化为词牌[玉楼人醉杏花天],而且此词牌又名“[江上别妓]”。[23]678
此词亦描写男女分别相思之苦,与之前的“玉楼”模式并无明显区别。但“玉楼”一诗化为词牌的现象表明该诗在清代已流传甚广并为文人所接受。
从清代俗曲与文人词作中可看出“玉楼”模式继承前代的用法,继续表现男女艳遇、相思的含义。

《霓裳续谱》

“玉楼”模式在清代文集里更突出色空观的内核,并又回归到宋元时期“诗配画”的表现形态。康熙刻本《遣愁集》卷十一记载琴操出家的轶事:
东坡一日游西湖,妓琴操相随……又问:“何谓人中景?”曰:“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又问:“究竟如何?”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因不觉抚掌大笑。操于言下顿悟,即日相辞,祝发为尼。[24]528
乾隆刻本《诗法指南》卷五记载与此略同。琴操轶事未必符合历史真实,但却真实反映清代文人对待“玉楼”模式的态度。
首先,“玉楼”一诗回归到其原始的“诗配画”形态,清代文人更看重此诗里蕴含的景、情、人浑然一体的韵味。因此“玉楼”一诗也被当成作诗的范例收入《诗法指南》中。
其次,相对“玉楼”一诗描绘的艳丽春色,清代文人更看重诗中深层表达的色空观。
《遣愁集》作者张贵胜在“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一句后题有夹批“不堪回首处却是真究竟”。[24]528
“不堪回首处”即指由青春女子变为白发老人之意。琴操因此顿悟出家。作者欣赏由色悟空的倾向也不言而喻。《棕亭骈体文钞》卷八《祭宫保配李夫人文》中“玉楼”一诗也以“诗配画”形式出现在祭文里,并传达色空观念:
“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图跋:一痕柔碧,雕鞍绣谷之乡;十里闹红,琼闼珠帘之馆……此茸秋鹤辔,竞传名马之篇;而㔩叶鬓唇,共羡丽人之作也。然而庭前榻上,谁幻谁真?画里歌中,即空即色……[25]415
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卷八《绛妃》讨封氏檄文中有化用“玉楼”一诗的“寂寞玉楼人,珠勒徒嘶芳草”[3]744一句。
蒲松龄描绘百花零落的凄凉景象之时也传达一种无可奈何的色空观。
综上所述,自宋元至清,“玉楼”一诗由“诗配画”的形式扩展到各类文体中。
“玉楼”模式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于不同时期也有各异的侧重表现。该模式经历一个由雅到俗,最终又复归到雅的源流生成过程。
这也产生“玉楼”模式所独有的艺术价值与文学价值。

诗画 ·孟玉楼

参考文献

[1]黄霖.金瓶梅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明)冯梦龙.古今谭概[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鲁迅先生纪念委员汇编.鲁迅全集第十卷:唐宋传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5]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086册书画鉴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吴䍩木主编.中国古代画家辞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7](宋)普济.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明)洪楩辑,程毅中校注.清平山堂话本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9]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10]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11](元)杨朝英.朝野新声太平乐府[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12](明)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

[13](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4]刘世德等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二辑:包龙图判百家公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5](明)施耐庵.水浒全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16]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7](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18]程小青,王枝忠.从王招宣府看《金瓶梅》的构思[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1):21—23.

[19](明)张禄.词林摘艳[M].上海: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20](明)毛晋.六十种曲[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1]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74册荔镜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2]冯梦龙等编.明清民歌时调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3]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424册东白堂词选初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

[24]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273册遣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5]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42册棕亭骈体文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文章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刊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转发请注明出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