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人 | 《金瓶梅》:​中国16世纪后期「社会风俗史」

金瓶梅解读评论阅读模式

金瓶梅》对西门庆致富的过程,资金、商业经营方式和经营商品的种类都做了详细的描写。
他是坐贾兼行商,开解当铺,又放高利贷,也不放过贿赂官府兴贩盐引和充当官府买办觅钱取利的机会。
生药铺原是西门庆的祖业,资金不过数千两,后来他把揽词讼,「说事过钱」,又骗娶了富孀孟玉楼、李瓶儿,发了几笔横财,这才资本雄厚,又开起了解当铺。
但真正使西门庆大发的还是长途贩运,经营绸缎丝绒成了他收入的大宗
西门庆和他的亲家乔大户合开绸缎铺,58 回派韩道国到杭州一次就购买了「一万两银子段绢货物」60 回写来保南京货船到,「连行李共装了二十大车」。绸缎铺开张头一天,「伙计攒账,就卖了五百两银子」。
帮闲应伯爵说西门庆长途贩来的货「决增十倍之利」(58回),固然是恭维之辞,但利润无疑是可观的。
从《金瓶梅》的种种描写可以看出,长途贩运在当时十分兴盛,成为商人发财的主要途径。西门庆的父亲西门达就曾经「远走川广,贩卖药材」。
孟玉楼的弟弟孟锐年方26 岁,就要到「荆州买纸,川广贩香蜡」,计划「从河南、陕西、汉州走,回来打水路从峡江荆州那条路来,往回七八千里地」(67回)。
金瓶梅》写了那么多行商坐贾的商业活动,却绝少写到商品生产,惟一提到的手工作坊是孟玉楼前夫杨某的染房,「见一日常有二三十染的吃饭」(7回)。
不过,杨某的主业实是贩布,他就是因为贩布死在外面,故他的作坊不过是商品加工,有临时性质,后来西门庆也雇工染过丝。
这倒不一定是作者的视野和兴趣问题,当时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总观西门庆掌握的商业资本有数万两之巨,全部资产有十万两左右。
对于这巨额财富的支配西门庆也是很精明的,除了满足他和他的家庭成员奢侈的生活享受之外,主要有两途:
一是用作商业投资和高利贷资本,如第67 回,西门庆问伙计韩道国「两边铺子里卖下多少银子」?得知「共凑六千两」,随即吩咐:「兑两千两一包,着崔本往湖州买绸子去。那四千两,你与来保往松江贩布,过年赶头水船来。
二是用来贿赂结交官府,如西门庆巴结蔡太师,第一次叫来保和吴主管送生辰纲,还专门雇了银匠在家里打造银器;第二次亲自晋京,送了「二十来杠」的贵重礼品(55 回)。
其他结交太师府翟管家及蔡御史、宋巡按、黄太尉等也都花费了大量钱财。
西门庆因此由一介商民平步当上了锦衣卫掌刑千户,亦官亦商,炙手可热。

戴敦邦绘 · 西门庆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9.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9.html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商人和商人资本,以其悠久的历史、雄厚的资财,成为世界史上的特异现象。虽然历代王朝都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仍然未能阻止商业的发展。
16 世纪中叶,贵金属(白银)为主、铜币为辅的银本位货币制度的确立,国家赋税从实物形态演变为货币形态,使晚明的商业比前代有了更大的发展。
如史料记载:「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冀北。」(《天工开物》序)「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李长卿集》卷19)
尤其是江南地区,「客商云集贸贩,里人贾鬻他方,四时往来不绝」(《(乾隆)湖州府志》卷41)。
西门庆的商船主要贩货于南京和江南五府,正是这一现实的形象反映。
由于贩运性商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商业资本,据宋应星估计,万历年间「徽商」的资本总额达三千万两,每年获利九百万,比国库税收多一倍(《野议‧盐政议》)。
谢肇淛说:新安大贾「藏镪有至百万者」(《五杂俎》卷4)。
沈思孝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晋录》)。
故《金瓶梅》写西门庆因经商而致富绝非小说家的夸张。
马克思根据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曾经在《资本论》中论断:商人资本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这是因为商人资本可以腐蚀分解自然经济,又能在适合的条件下从流通领域渗透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准备条件。
晚明虽然没有完成这一转化,但商品经济的急剧发展,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金瓶梅》作者正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小说中作了生动描写。
马克思说:「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10]
晚明商业的特殊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大城市数量增加,还有些乡村也因商业的原因变成了繁华的小市镇。
《金瓶梅》92 回写到临清:
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马头去处,商贾往来,船只聚会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
作为当时南北运输干线的大运河的大码头,临清历来为四方货物的集散地,16世纪后期更成为商业都会。
据《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十四年(1596)以前,这里就有32家绸缎庄,73家布店。
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重迭,造成了消费人口的高度集中,千家万户莫不依靠市场供应,货币的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
商业发达以后,城市消费品大量增加,必然引起消费生活的更新,不肯安定的货币就像魔鬼一样在城市里肆虐,迅速地使人际关系、人情风尚改观。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9.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09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