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械、片面的比照法,说「毛司」不是《金瓶梅》时代的山东话,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
〈山东话吗〉一文中,「吴方言举例」一节所举六例,除「多、都」一条是语音问题,
「膀蹄」一条山东今天还未听到外,其他四条,到笔者为文的时刻山东也并非没有。特别
是「常时」属于鲁西北常语。「」的「分擘」义,今写作「掰」,也是常语,「仰」
〈山东话吗〉一文所举「其他方言用语」,也多是今山东常语。如「落后」(后来),今山东读如「拉后」,「拉」阴平,是「落」字的一种读音,「落在后面」就说成「拉了后头」,可作旁证。
「墓生儿子」今临清叫「墓生儿」,双音节词,「生儿」是「生」的儿化轻声。
「韶刀」一条中张文又顺便说到副词「忒」,她认为是「吴语口语」,阴入调,说「吴语口语只说『忒』不说『太』」。
殊不知今山东口语和北京口语也是只说「忒」而不说「太」,不过山东、北京的「忒」是阴平调,读如「推」。[13]
而《金瓶梅》中的「忒」恰恰也是读如「推」。二十二回,郑爱月笑道:「这应二花子,今日鬼酉儿上车,推丑。东瓜花儿,丑的没时了。」
这里两个歇后语都是说明「丑」的程度强,「推丑」就是谐音「忒丑」。
总的来说,把《金瓶梅》的语言研究,只用来小心求证作者,是大材小用。即使方法对头,也是一种失误。
作为历史上的语言记录,《金瓶梅》是不可多得的材料。研究《金瓶梅》的语言,对于明代语言面貌的描写,对于汉语发展规律的探讨,对于现代汉语一些现象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
我们不能苛求于前人,但自己应该以正确的方法去研究《金瓶梅》的语言。
《金瓶梅语音研究》
张鸿魁著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2.html
1参看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文载《中国语文》1985 年第1 期;又〔美〕韩南〈金瓶梅的版本及其他〉,原载台湾《国立编译馆馆刊》第4 卷第2 期。
2该跋文见傅惜华教授藏本,此转引自韩南〈金瓶梅的版本及其他〉。
5文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 年第4 期。张远芬又有专著《金瓶梅新证》,内有相当篇幅发展了上文的观点。
10详见张鹤泉〈说《金瓶梅》中的「杩子」〉,山东省语言学会1987 年年会论文,油印稿。
11参见董绍克〈金瓶梅十六词质疑〉,山东省语言学会1987 年年会论文,打印稿。
13参看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年9 月第二版),页12。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2.html
文章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2.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172.html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刊于《张鸿魁<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