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社会人生不仅有深刻的描绘,而且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体现了爱僧分明的情感态度。西门庆行贿得官,作者发出“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的感慨。苗青靠送礼逃脱死罪,作者悟出官场“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腐朽的本质。对那些帮闲无赖,更表示极大的鄙弃。第80回作者写道:但凡世上帮闲子弟,极是势利小人。见他家豪富,希图衣食,便竭力奉承,称功诵德……胁肩馋笑,献子出妻,无所不至。一旦那门庭冷落,便唇讥腹诽……就是平日深恩,视如陌路。当初西门庆待应伯爵,如胶似漆赛过同胞弟兄,那一日不吃他的,穿他的,受用他的,身死未几,骨肉尚热,便做出许多不义之事。真是一朝马死黄金尽 亲者如同陌路人。
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作者的感情复杂而强烈,他痛恨西门庆作为地方恶霸的肮脏和罪恶,但对他作为新兴商人的活力,又有相当程度的欣赏,对金莲、瓶儿、春梅等人,则是僧恶与同情兼而有之,再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复杂感受。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9.html
二,佛教人生观主题。所谓文学,就是人学,是描写人生的。《金瓶梅》是以西门大家庭兴衰为经、以西门庆及其妻妾的命运变幻为纬的一部家庭史与命运史,它通过主人公的毁灭与家庭兴废表现了纵欲亡身,善恶报应,天道循环这样的总体人生观及宇宙观。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9.html
作品不仅大量描写了诸如吃斋、宜卷、念经、印经等佛事活动,充满了浓重的佛教色彩,而且把命运前定、善恶轮回、因果报应思想,作为安排情节、组合人物的重要依据。可以说,一部《金瓶梅》的整体结构主要是凭借作者的佛教人生观来支撑的。如果说,作者对社会的观察和评判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尺度的话,那么他对人生的看法则主要是以佛教思想为指导的。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9.html
宿命论思想是《金瓶梅》佛教人生观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在作品中,无论人物的七情六欲如何放肆地宣泄,都越不过宿命的鸿沟。人物的兴衰际遇、吉凶祸福,都来自“事皆前定”、“合当有事”的命运安排。在第29回、第46回里,作者专门安排了吴神仙冰鉴定终身、妻妾戏笑卜龟儿等情节,全面地从“天命”和“人相”上解释西门庆及其一妻五妾的品性和遭际。如西门庆,他一生的富贵风流、逢艰遇灾,是由其“两目雌雄”、“眉抽二尾”、“泪堂丰厚”、“谷道乱毛”等相貌特征决定的,归根结蒂是“生平造化皆由命”。苗员外被害之前,作者也安排了僧人“相面”的情节,认为苗员外之死已由其“眼眶下”的“一道白气”昭示出来,命运早做了安排。西门庆临死时,作者这样写道:过了两日,月娘痴心,只指望西门庆还好,谁知天数造定,三十三岁而去。”西门庆之死,是天数注定。同样因为命中注定,孟玉楼的一生威命兼全财禄有,孙雪娥不为婢妾必风尘,大姐不遭恶死也艰辛,春梅一生常得贵人怜……正所谓万事不由人算计,一生都是命安排(第46回) ,得失荣枯命里该,皆因年月日时栽(第18回)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9.html
佛教人生观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就是果报不爽、六道轮回、佛法无边。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9.html
作者认为,天道轮回,人的所作所为,或善或恶,都将得到报应。在他看来“行藏虚实自家知,福祸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第62回)主要人物如西门庆、潘金莲、吴月娘等人的命运,都是因果报应思想的证明。西门庆一生作恶多端、纵淫无度,只活了三十三岁就一命呜呼,连儿子也夭折了。其妻妾后来或成刀下之鬼,或沦落风尘,或受尽饥寒。李瓶儿害死亲夫花子虚,结果被花子虚勾魂而去。潘金莲害死武大、李瓶儿、官哥儿等,最后丧身于武松刀下。春梅与潘金莲沆瀣一气,为虎作怅,又贪淫无度,终化一缕孤魂。以上均为恶报。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9.html
吴月娘寿年七十岁,善终而亡,乃皆平日好善看经之报。孟玉楼曾有周贫磨镜等义举,后便得嫁李衙内,仍享富贵。此乃善报。正如作者篇末所云:闲阅遗书思惘然,谁知天道有循环。西门豪横难存嗣,经济颠狂定被歼。楼月善良终有寿,瓶梅淫佚早归泉。可怪金莲遭恶报,遗臭千载作话传。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9.html
色空思想是《金瓶梅》另一贯穿全书的重要思想。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9.html
作者对众生的总体观照乃是一个空字。张竹坡曾说《金瓶梅》做书者是诚才子矣,然到底是菩萨学问,不是圣贤学问,盖其专教人空也。作者曾专门写到薛姑子佛口谈经:百年景类刹那间,四大幻身如泡影。每日尘劳碌碌,终朝业试忙忙。岂知一性圆明,徒逞六根贪欲。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二字。风火散时无老少,溪山磨尽几英雄。(第74回)。第80回僧官“说西门庆一生始末”的偈文,有似一篇《好了歌》,系统地宣扬了“色即是空”的思想。在作者看来,人生一世,富贵荣华,都不过是一场虚空,若有实无。西门庆一生可谓享尽荣华富贵,但到头来还是一死。作者在第96回还安排了春梅姐游旧家池馆这一章节,把色空观念加以形象化.春梅向月娘说:奶奶,你引我往俺娘那边花园山子下走走。月娘道:我的姐姐,还是那咱的山子花园哩,自你爹下世,没人收拾他,如今丢搭的破零零的。石头也倒了,树木也死了,俺等闲也不去了。……月娘、大妗子陪春梅,到里面游了半日。但见:垣墙破损,台榭歪斜。两边画壁长青苔,满地花砖生碧草……。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9.html 文章源自金瓶梅网www.jinpm.cn金瓶梅网-http://www.jinpm.cn/31219.html